麗江市林業和草原局參加2025年麗江市生態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6月5日,麗江市2025年生態環境專題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麗江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進展成效及《2024年麗江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麗江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繼盛參加了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吳國坤:
麗江市位于滇西北高原滇川藏交界處,國土面積2.06萬平方千米,金沙江曲折綿延流經麗江615千米,境內98%的國土屬于金沙江流域,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麗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本質要求。2024年以來,麗江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為引領,錨定省委、省政府麗江現場辦公會提出的“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發展定位,以“黨旗紅”引領“生態綠”,扛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政治責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通過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夯實綠美底色,全力推進美麗麗江建設。
一、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涵養生態之美
一是深入推進六大行動。制定出臺《麗江市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實施方案》《麗江市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十五條保障措施》,深入推進河湖保護治理、生態保護和修復、自然災害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土綠化、綠色能源開發等六大行動,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二是不斷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建立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全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7208.46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5.07%,實施“一張藍圖”管控,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出臺《麗江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并在銜接生態保護紅線調整、各類保護地優化整合、“三區三線”劃定等基礎上,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在建設項目環評、規劃環評等環節應用。
三是切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自然保護地面積保持穩定。構建由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地方級自然保護區、6個地方級自然公園組成的具有麗江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10個自然保護地面積約38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比例超過18%。以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金沙江干熱河谷、海拔2800米以上區域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為重點,因地制宜科學構建促進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廊道,加強河湖岸線修復,恢復其生態功能。重點關注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保護。
四是全力抓好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健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體系,《麗江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已編制完成并獲得市政府批復。穩步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已開展歷史遺留礦山圖斑修復947個(含正在實施及轉型利用圖斑)、面積1225.9773公頃。加強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穩步推進國土綠化、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積極推進國土綠化,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2024年完成營造林56.85萬畝,開展義務植樹152.67萬株,培育鄉土樹種苗木90萬株。106個村委會(居委會)獲得“省級森林鄉村”稱號”。
二、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壯大經濟之美
一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先后制定了《關于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麗江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目標責任制》等文件,調整充實中共麗江市委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領、統籌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二是大力發展清潔載能產業。截至2024年底,全市清潔載能產業產值達141.08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8.3%。單晶硅產量達6.71萬噸,實現產值114.89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9.4%。水電、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行業和利用綠電生產、凈零排放的單晶硅生產行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90%左右,綠色低碳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能源 綠氫”產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8億元,新增裝機133.82萬千瓦,全省第一座加氫站已投運、第一個零碳綠氫智慧工廠正式產氫。氫能大巴正式投運。
三是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制定出臺《麗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不斷優化能源和產業結構,深入推進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應用,低碳交通加快發展,新能源公交車、網約車占比均達91%以上。
三、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美麗麗江,塑造環境之美
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制定實施《麗江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壓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責任,明確責任執行主體。推動揚塵精細化管控,嚴格落實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治理措施,強化城市道路揚塵整治。加強餐飲油煙管控,出臺《麗江市餐飲業油煙污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全市1987家機關食堂、企事業單位、中型餐館完成油煙凈化設施安裝。出臺《麗江市機動車檢驗機構排放檢驗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不斷強化機動車檢測和高排放汽車污染防治。2016年以來,麗江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9年保持100%,城市空氣質量位列全國、全省前列。2024年市政府所在地(古城區)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平均值為1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2位。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構建完善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河湖長制管理體系,設置河湖長1062名,將境內597條河湖庫渠納入河湖管理范圍,全面推進河湖網格化管理,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和河長“清河行動”。緊扣“退、減、調、治、管”,推進瀘沽湖、程海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態之治”轉變。實施集中飲用水源保護區保護行動,全市劃定市級水源地3個,縣級水源地8個,鄉鎮級水源地40個。2024年,全市市控以上河流水質優良率達91.2%;瀘沽湖水質穩定保持Ⅰ類,為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水質最好的湖泊;程海水質穩定保持Ⅳ類(pH、氟化物除外);金沙江干流麗江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11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三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強化涉重金屬廢渣堆存點風險管控,完成境內9個涉重金屬廢渣堆存點風險管控工作。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安全利用類耕地可采取措施完成率達100%,嚴格管控類耕地措施完成率100%。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2家,核準經營規模達3600噸/年,實現境內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率達100%。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2024年全市農藥較上年減少9.35噸,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352.45噸。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利用率從2015年的68%提高至89.42%。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農膜回收率從2015年的20%提高至85.15%。
四、打造多領域美麗示范樣板,建設家園之美
一是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出臺《麗江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以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為重點,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華坪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華坪縣去“黑”轉“綠”促產業生態化模式入選生態環境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第一批)》,麗江市及古城區先后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二是深入開展綠美河湖建設。突出特色、突出重點推進綠美河湖建設,評定省級美麗河湖21條(庫)、市級美麗河湖71條(庫)。近年來,瀘沽湖先后獲得“中國十大生態名湖”、“中國最美十大湖泊”等稱號。2022年12月被生態環境部評定為全國18個“美麗河湖”優秀典型案例進行展示;2023年7月被省水利廳、省河長制辦公室評為“云南省綠美河湖標桿典型”;2024年5月,麗江瀘沽湖保護治理實踐經驗《傾力守護一湖碧水 實現保護發展雙贏》入選中央組織部全國干部培訓教材《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案例選—生態文明?國家安全篇》。
三是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圓滿完成。全市創建綠美城市2個,建成綠美社區99個、綠美村莊1501個、綠美公路1185.3公里、綠美河湖23個、綠美校園428所、綠美園區2個、綠美景區26個。全市新增綠地面積68.9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4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3.4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66%,綠地率40.33%。
四是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2019年云南省開展美麗鄉村評定以來,共128個村獲得省、市、縣美麗鄉村稱號,其中省級美麗鄉村12個、市級美麗鄉村39個、縣級美麗鄉村77個。
五、推進宣傳引導和全民參與,弘揚文化之美
一是大力開展綠色宣傳。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及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等內容,借助媒體傳播優勢,強化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宣傳報道。2024年中央和省級媒體發布60余條,市級廣播、電視、新媒體播出生態文明相關報道546條(次);市融媒體中心兩個廣播頻率、兩個電視頻道生態環保主題的公益廣告播出1132次;策劃“生態為民”正面典型案例采訪,報道刊發35篇/次。擴大網絡宣傳影響力,通過“麗江市生態環境”新媒體平臺共發布微信1071條,微博860條。
二是深化綠色低碳教育宣傳體系。緊緊圍繞六五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等活動。2024年以來,以生態環境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共開展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主題宣傳活動40余次,組織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11次。通過生態文明宣講、環境保護科普、綠色低碳實踐和環保設施公眾開放等豐富形式,增強活動的社會各界環保參與性、互動性、體驗性和實踐性,促進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美麗云南建設。
下一步,麗江市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調研麗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扛牢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為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著力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強與各級各部門的協同聯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落細落實,齊抓共管全力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以統籌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作為抓手,久久為功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動能,為推進“美麗中國 和美麗江”建設譜寫嶄新篇章!
邱繼盛副局長答記者問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提問:全市林草系統是如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的?
麗江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邱繼盛回答:
近年來,全市林草系統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高水平保護助推高質量發展,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守護“綠水青山”方面。面對極端干旱天氣,采取有力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突出源頭管控,緊緊聚焦解決“火源管控力度不夠”和“人民防線筑得不牢”兩個森林草原防滅火普遍性突出問題,構建完善“人防 物防 技防”體系,2024、2025年連續兩年實現了森林草原“零火災”。在做好日常防火工作的前提下,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堅持防火道路與文旅產業、農林產業、村組道路、礦產開發、新能源開發“五個結合”思路,2024年爭取特別國債5.78億元建設完成森林防火道路1434公里,極大改善了全市防火基礎設施。防火道路“一路多用”的經驗模式在全省示范推廣。在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同時,林草系統持續抓好森林、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地、野生動植物資源等保護管理,持續推進林草生態修復,加強林地用途管理,強化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守護住麗江寶貴的林草資源,不斷筑牢生態安全的林草防線。
轉化“金山銀山”方面。一是支持、配合文旅部門做好涉林景區玉龍雪山、老君山、瀘沽湖景區的開發,二是堅持“生態、產業”兩手抓,制定實施《以園區化模式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因地制宜、科學有序推動林下經濟等林草產業發展,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2024年全市林草產業總產值246.78億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20.52%。堅持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園區化,發展集中連片200畝以上林下種植、養殖及復合經營生產基地13個,面積2.6萬畝。通過示范引領,全市發展林下種植、養殖206萬畝,實現產值18.67億元,帶動10萬農戶增收。2025年,林草系統將錨定新增林下經濟面積3萬畝、產值2億元的目標任務,列指標、定任務,固存量、提增量,持續爭取上級支持,強化項目支撐,培育經營主體,完善配套設施,加強政科企、林銀企合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堅持園區化發展模式,積極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供給有力的生態種養基地,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