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監測數據顯示,來雙桂湖棲息的候鳥已從2019年的2000多只增加到了今年的10000余只。”進入10月,隨著氣溫下降,梁平區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即將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在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內,余先懷正和同事一同開展日常的巡護工作。
余先懷是梁平區濕地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在此工作已經6年了,每天都要圍繞雙桂湖開展巡護。“以雙桂湖為家,與候鳥為伴,可以說基本上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狀態。我們這個地方水草豐茂、魚蝦肥美,在整個渝東北范圍來說,是最適合候鳥棲息的地方之一。”余先懷說。
每巡護一次,余先懷都會在記錄本上填下工作內容,厚厚的記錄本記錄著他值守的春夏秋冬,也記錄著雙桂湖在保護中的巨大變化。
10月10日,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余先懷在記錄候鳥巡護工作。(區濕地保護中心供圖)
“雙桂湖占地面積有5200余畝,其中水域面積就有1800余畝。一些區域還被劃定為了無人區,僅靠人工巡護,不能完全覆蓋。”余先懷介紹說,為此,區濕地保護中心從2019年開始建設鳥類AI監測大數據平臺,經過五年的發展,目前已升級到第二代,可以實現整個湖面的監測全覆蓋。
余先懷所說的鳥類AI監測大數據平臺,其實是通過設立在保護區內的11個超高清光學變焦攝像頭以及強大的算力模塊來實現。系統可根據實時監測記錄,對一秒鐘識別的30張抓拍照片,進行分析比對數據庫內的2000多種鳥類資料,實現精準識別,識別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9%。同時它既能實時錄制視頻,抓拍照片,分析比對,又能手動框選某個鳥類進行比對,從框選到出結果,只需5秒鐘。
雙桂湖鳥類AI監測大數據平臺監測并錄制到的中華秋沙鴨。(資料圖)
“有了這個‘神器’,我們對鳥類和濕地的監測更加全面、科學,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保護和修復濕地生態,濕地生態的改善也為鳥類提供了更加溫馨舒適的棲息家園。”余先懷說。
其實,為了更加完整、系統地保護濕地系統,梁平區還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退養還濕、生態移民、建設環湖小微濕地群、種植水生植物等20多項措施,使湖區水質長期穩定在Ⅲ類,生物多樣性得到大幅提升。
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成群的候鳥在湖面自由飛翔。(資料圖)
“雙桂湖不僅是梁平區的雙桂湖,更是全市的、全國的雙桂湖。”梁平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世康說,通過一系列的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實施,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生物多樣性極大豐富。最好的體現就是從鳥類的數量和種類上,雙桂湖內2018年原有鳥類137種,現在增加到了214種,鳥類的種類、數量都在持續增加。
濕地公園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載體。隨著梁平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不僅成為候鳥遷徙途中的幸福驛站和部分候鳥的重要越冬地,更是觀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扇重要窗口。
原標題:AI監測撐起候鳥“保護傘” 雙桂湖鳥類種類數量持續增加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