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雜物間里的琥珀眼睛
1997年寒冬,我揣著介紹信前往牛背梁保護區老林保護站,那年我剛畢業,滿腦子都是教科書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宏大概念。老林保護站的鐵門被山風吹得哐當作響,姜站長蹲在門廊下抽煙,火星子在暮色里一明一滅。他瞇著眼打量躊躇滿志的我,突然笑了:“小葛啊,你初來乍到不熟悉情況,先給你派個輕省活兒練練手。”煙頭往雪地里一摁,起身領我穿過積雪的院子,推開西頭雜物室的木門,一股混合著消毒水和禽類特有的氣味撲面而來。
“這是長耳鸮,翅膀外傷加尺骨骨折,以后就交給你照顧了。” 姜站長說著側身讓出空間,光影交錯中,我看見棲木上炸開一圈鋸齒狀的灰褐色輪廓。昏暗中,那對琥珀色的瞳孔在昏暗里縮成細線,喉嚨里發出咔嗒聲,像生銹的齒輪在轉動,我下意識想后退卻僵在原地,活像被猛禽鎖定的田鼠。
圖片來源網絡
夜光燈下的頓悟
最初幾天,我和這只后來被叫做“毛球”的貓頭鷹展開了一場荒誕的拉鋸戰。清晨我端著肉條進來,它總把羽毛炸成蓬松的球;中午我清理糞便,它用270度轉動的腦袋全程監視;傍晚我添水時,它爪子扣著棲木發出威脅的咔咔響。最狼狽的要數第一次投喂了——竹竿綁著的肉條剛遞到它面前,就被一甩頭精準丟到墻角,肉塊在墻上留下油漬,像在嘲笑我的無知。
夜深人靜,我在燈下翻閱著動物行為學的資料,突然一怔——原來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它們棲息在樹洞或巖縫中休憩,只在夜幕降臨后才開始狩獵和進食。資料上清楚寫道:“鸮形目鳥類的視網膜中含有豐富的視桿細胞,對微弱光線極為敏感。”難怪我白天去喂食,它總是半瞇著眼睛,一副愛答不理的模樣。我不禁苦笑,自以為是的關懷,原來是在打擾它的生物鐘啊。第二天,我把喂食時間改到日落后的九點,它竟然破天荒沒有甩開肉塊。
圖片來源網絡
敵視到信任的距離
隨著相處日久,毛球漸漸收起敵意,我有了更多觀察它的機會,并進行記錄,那些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毛球”的每一個細節:
“1月10日,多云。今天我大著膽子嘗試用鑷子給毛球喂食,它炸開羽毛,發出急促的鳴叫,姜站長說這是防御反應,建議我不要離它過近。”
“1月18日,小雪。傍晚時我發現毛球行為有異,在棲木上焦躁地撲騰,我立刻叫來同事協助我進行檢查,發現翅膀傷口出現了感染。對傷口消炎處理后我不放心,夜里每隔一個小時觀察一次情況,直到后半夜毛球安靜下來,我才安心回去睡覺。”
“1月22日,晴。毛球第一次在我面前發出'咕咕'的叫聲,資料上說這是貓頭鷹表示滿足的聲音。我試著模仿回應,它歪著頭看我,似乎在思考這個兩腳獸怎么發出這么奇怪的聲音。”
“1月25日,晴。毛球的傷口開始結痂,它頻繁用喙梳理傷處。獸醫檢查后說這是愈合期的正常瘙癢,建議在棲木上多纏些軟布,防止它抓撓時二次受傷。”
“1月27日,多云。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同事吃了頓餃子,為毛球準備了牛肉、蘋果套餐,一起度過了在保護站的第一個春節。”
“2月10日,多云。同事在廚房抓住了一只老鼠,我靈機一動,討要過來放進了毛球的房間,它立刻進入狩獵狀態——身體前傾,羽毛緊貼,眼睛瞪得溜圓。雖然傷翅還不能飛,但撲擊動作依然快如閃電。”
“2月21日,晴。最近毛球總是嘗試張開翅膀,說明它的傷勢恢復良好。晚上我去給毛球送飯,它突然第一次在我面前完全展開翅膀——兩翼展開足有1.2米,翅膀扇動起來,帶起大量的灰塵。”
……
3月初,毛球的傷口已完全愈合,我們有意識的開始增加它的運動量,在房間內簡單架設了不同高度的橫桿,驅趕毛球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尋找飛行的感覺。我還特意收集了一些新鮮樹枝,放在房間子里讓它熟悉野外的氣息。毛球對這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經常用喙和爪子擺弄它們,有時還會發出興奮的叫聲。看著它的狀態一天好過一天,我意識到分別的日子屈指可數了。
圖片來源網絡
樹梢上的最后回望
放飛選在三月中旬的一個黃昏。車輪碾過殘雪未消的山路,載著我們回到當初發現毛球的櫟樹林。當籠門開啟的瞬間,毛球像一道灰褐色的閃電掠出,卻又在五米外的櫟樹枝椏上驀然收翅。它轉過頭來,金澄澄的瞳孔里盛著將熄的晚霞,頸羽被山風拂起細碎的波紋。我們屏息望著這個曾在雜物間炸毛的小刺球,此刻它已化作樹影間一抹靈動的剪影。
暮色如墨,一寸寸浸染著整片山林。最后一片枯葉被山風卷起,擦過毛球尾羽的剎那,它突然展開雙翼——那對曾在我掌心瑟瑟發抖的翅膀,此刻竟劃出飽滿的弧線,馱著漸濃的夜色向密林深處滑去。我徒然睜大雙眼,在樹冠間每一處可疑的陰影里反復搜尋,直到姜站長粗糙的手掌落在我肩上。回程時提著空蕩蕩的籠子,耳畔再沒有熟悉的"咕咕"聲作伴。雪地上的腳印深深淺淺,幾片灰白的絨羽不知何時飄落其間,在清冷月光下,像被山風揉碎的省略號。
圖片來源網絡
生命的啟示
此后,我和保護站的同事們又相繼救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生命——患病的羚牛、被荊棘劃傷的小鹿、在暴風雪中與母親失散的小熊、誤撞玻璃而折翼的紅嘴藍鵲......看著它們痊愈后重返山林的身影,毛球的樣子總是不由浮現在眼前。當年那只炸著羽毛的貓頭鷹,早已把某些東西永遠留在了我的生命里——它用琥珀色的瞳孔教會我敬畏生靈的節律,用抗拒的咔嗒聲提醒我謙卑,最終又用展翅的背影詮釋了守護者最深的欣慰。
如今穿行在林間,偶爾會遇見枝頭靜立的長耳鸮。它們轉動頭顱的弧度,總讓我想起某個雪夜,有盞溫暖的燈曾同時照亮過人類與貓頭鷹的眼睛。或許這就是自然最溫柔的啟示:當我們學會成為其他生命的月光,自己的靈魂也會被照得透亮。(文/葛煒)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