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是林下經濟中附加值最高、經濟增長最快、社會效益最大、產業鏈最長、前景最廣闊的產業。
森林公園該如何發展森林旅游業?
筆者以為,要想使森林旅游業得到長足發展,必須抓好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是一個系列文化,有它豐富的內涵和一定的外延。
近年來,安徽天柱山森林公園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支持下,不斷加大投資力度,重點開展了公園的生態文化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效。據統計,2010年游客量達19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近10億元。其中,公園經營收入6000多萬元??梢哉f,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探索出森林旅游發展的成功之路。筆者現以天柱山為例,談談如何將生態文化建設融入森林旅游的發展中。
◆樹文化是生態文化的根本
《管子·修權》中記載:“一年之計,莫于樹谷;十年之計,莫于樹木;終身之計,莫于樹人。”
樹的根、莖、葉、花、果都有其實際的含義。樹能構成四季風光不同的景觀文化;蘊含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寓意文化;凝聚綠葉對根的情意文化;還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生態文化。樹文化是生態文化的根本。樹構成了森林,沒有森林就談不上生態,也就沒有旅游。
作為森林公園,不僅要保護好古樹名木,還要通過改造林相、修整樹冠,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了保護好古樹名木,天柱山對公園內的天柱迎客松、五妹松等在巖石縫隙中頑強生長的各種奇松,以及珍珠黃楊、杜仲、青錢柳等樹木,園區逐一進行清理、登記、建檔、掛牌,定期監測病蟲害,安排專人保護,定崗定責。針對目前園區現有大面積的馬尾松小老樹,使得林種單一,既不能構成靚麗的風景,又易發生火災、蟲災等現狀,公園開始進行逐步改造,形成了針闊混交、常落搭配、喬灌相間、色彩豐富的林相。同時,通過對部分樹種進行人工修整,使其千姿百態。
◆竹子衍生出的竹文化及竹制品
“門對千棵竹,家藏萬卷書”。歷代文人墨客喜愛賞竹、詠竹、畫竹。鄭板橋不僅畫竹,且留下很多詠竹詩篇。如“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都十分耐人尋味。
可見,竹子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竹子品種繁多,有斑竹、毛竹、水竹、紫竹、墨竹等等。天柱山的萬畝竹海,場景蔚然壯觀。不但風景優美,使游人流連忘返,而且用竹子制造的各類工藝品和生活用品,品種繁多,用途廣泛,集觀賞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于一身,既能形成較長的產業鏈,也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石頭使自然物成為人們的精神崇拜物
石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人們對石頭的賞愛和對山水花木有一樣的情愫。由于人們把石頭視為友、敬為師、尊其長,所以石文化也成為生態文化的一部分。
天柱山公園內的山體中裸露出各種形象的花崗石,它們使自然物成為人們的精神崇拜物。園區內,我們對形象石逐一命名,并根據這些形象石衍生出許多民間傳說。由于公園內的石刻不可多得,李白、王安石、蘇軾等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大量詩篇并題刻在石上,由此,我們建造了文化園,將其保護起來,也引得大量游人紛至沓來。
石洞是石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天柱山的神秘谷是全國花崗巖第一秘府,全長1000多米,洞套洞、洞疊洞,或上下迂回、或犬牙交錯。道家稱此為福地洞天。有道是:“疑無路時又一路,當低頭處且低頭;過了明道有暗道,手腳并用才無憂”。此外,公園內的每個洞都有其不同的構造、特點及文化內涵,而這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
◆水文化與養生文化的完美融合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水是自然元素,生命的依托。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從一開始就孕育著思想內容豐富的水文化,所以水文化是生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柱山對公園內的河流、小溪、峽谷、瀑布逐一進行打造,并與道家養生相結合。此外,還開發了皖水竹筏漂流,有詩云:“隨峰繞谷挽輕煙,敢立簰頭越浪尖;愿灑風流臨險處,一篙撐出水云天”。尤其天柱山上煉丹湖,海拔
道家方士左慈是我國第一代煉丹家,曾隱居于此煉丹,故稱煉丹湖,賦予了這座湖的文化內涵。在湖上還開設了一些游樂項目,紅男綠女蕩舟湖面,疑入仙界。
◆發展動物文化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需要
在古代,人們把動物尊奉為神,加以崇拜。動物形象又交叉于各文化形態之間。動物的種類、生存、棲息、繁衍、習性、形態、活動等同樣構成生態文化,有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哺乳類動物有40種,鳥類有8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11種。野生動物有豹、豺、長尾雉、畫眉、鷺鷥及蛇、大鯢等,在這里,不僅對它們嚴加保護,還要不斷地改善它們的生存環境,逐步建立珍稀野生動物的繁殖、馴養基地。這既是發展森林旅游的需要,也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需要。
◆建立特色各異的景觀文化
所謂景觀文化,是人們在與景觀長期互動的實踐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與該景觀相適應的精神觀念,并把這種觀念具體地體現在景觀建設維護、適度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中。景觀是構成生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發展森林旅游業的根本。
天柱山將公園劃分為八大景區,每個景區都有不同的景觀特點,不同的文化特征。根據各景區的差異化分別打造成不同的旅游產品。如主峰景區,就是讓游客能夠看到一柱擎天的主峰;能夠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能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三祖寺景區,就想讓游人了解天柱山的歷史;了解三祖寺1500多年的佛教文化;賞析歷代文人墨客的詩句和書法藝術等。
一處景觀,常常記錄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象征和代表著一種意義和價值。
◆地質地貌遺跡構成的地質文化
天柱山森林公園,有其獨特的地質奇觀。如奇峰、怪石、洞穴、瀑布等花崗巖地質地貌遺跡景觀。
天柱山地質背景記錄了華北和楊子兩大古陸板塊碰撞、俯沖的演化過程,被稱為“地球深部的泄密者?!?span lang="EN-US" twffan="done">
這里是全球出露面積最大、剝露最深、保存最完整、超高壓礦物和巖石組合最豐富的地方。這是大自然為人類創造的精美作品,隱藏著探索不完的科學奧秘。大自然用它的巨筆在地球上描繪出一幅幅令人嘆為觀止的畫卷。上億年地殼運動帶來滄海桑田的變遷所留下的地質地貌遺跡,構成了豐富的地質文化。
因此,地質奇觀也應列入生態文化系列中進行保護和開發,向游客加以展示。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